1、采樣頻率:
即取樣頻率,指每秒鐘取得聲音樣本的次數。它的采樣頻率越高,聲音的質量也就越好,但是它占的內存比較多。由于人耳的分辨率很有限,所以太高的頻率就分辨不出好壞來。
采樣頻率一般共分為22.05KHz、44.1KHz、48KHz三個等級,22.05只能達到FM廣播的聲音品質,44.1KHz則是理論上的CD音質界限,48KHz則更加**一些。對于高于48KHz的采樣頻率人耳已無法辨別出來了,所以在電腦上沒有多少使用價值。
44.1kHz及其下采樣、上采樣:22.05kHz, 11.025kHz,88.2kHz, 176.4kHz
48kHz及其下采樣、上采樣:24kHz, 12kHz,96kHz, 192kHz
耳的聽覺是有限的,介于20Hz到20kHz。跟據Nyquist采樣定理,采樣頻率只要超過信號帶寬的2倍就不會產生混迭。在數字媒體領域,如音樂CD的規范,都是以44.1kHz作為標準采樣率的。因為44.kHz大于20kHz的兩倍,所以實際上44.1kHz的采樣率是足夠用的。
2、采樣192KHZ來錄音原因:
首先,20kHz只是大多數人的聽覺門限,也就是說,人耳對于20kHz以上的聲音很不敏感。注意不敏感并不意味著**無法感知。大多數樂器(特別是鋼琴和弦樂器)的樂音含有豐富的高次諧波,用音樂術語來說即所謂的上方泛音。截止頻率為22.05kHz的CD音頻,的確會給聽慣了真實樂器的人一種不自然的感覺,尤其在高頻部分,因為奈奎斯特截止頻率造成更高頻率泛音的信號失真。
其次,數字錄音通常都需要進行后處理。音頻處理會對信號產生進一步的失真,包括信號畸變、頻譜混疊,等等。如果錄音時僅僅用44.1kHz對原始信號采樣,那么在后處理前還得進行上采樣(up-sampling),對采樣頻率進行擴展。由于這種擴展是“假”的,實際上并沒有更多有用的原始信號,并且上采樣算法的優劣也會影響原錄音信號的失真,所以這個做法并不可取。因此,通常的做法是用更高的頻率進行采樣。
**,**錄音行業的**質量標準就是:24比特定點位深、192000Hz采樣頻率,簡稱“24Bit/192KHz
3、采樣192KHZ采樣來錄音優點:
1.符合HD音頻標準,制作出的成品,可以直接應用于HDCD、DVD-Audio、藍光唱片、數字音樂下載業務、數字對媒體播放機業務。
2.**照顧數字影視視頻業務,多聲道電影視頻都會采用HD音頻規范。
3.**照顧消費性音頻播放業務,比如:因特爾HD-Audio音頻標準,AC97音頻編碼解碼,便攜MP3/mp4/電話/游戲機**音頻質量播放。